Nova的科學反主流學院 

反主流的精神在於不屈於大環境, 本站旨在提供輕鬆自學各種科學。

高一化學 2-1 原子結構(同高一物理2-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)

 

科學家發現有原子以後,當然想更進一步的知道原子的組成,所以開始用各種元素去互相撞擊,觀察規律。

湯姆森(有的翻譯是湯木生),發現實驗發射的粒子,會偏向正電板,所以應該是帶負電的粒子,把他定為電子。

拉塞福發現用正電打金箔,少部分會被彈開,應該是同性相斥,表示金箔原子中間有帶正電的東西,後來發現了原子核和質子

 

 當然輸人不輸陣,查兌克也拿其他物質來打看看,結果發現產生質量差不多,卻不是正電也不是負電(電中性)的粒子,把它定為中子

後來發現原子其實類似下圖右邊:

原子中間有原子核,裡面含質子和中子,而外面含有電子

常見化學符號如下圖左邊,左上角是質子+中子數量,左下角是質子數量,

而電子數量一般情況下是和質子相等。

三種基本粒子的特性如下

最重要的重點是

1.質子正電、電子負電、中子不帶電

2.原子大部分的質量都是質子和中子提供*1

最後因為科技變得更加進步,所以發現質子和中子可以再分解成夸克*2,而且他們都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這兩種更小的粒子組成。

 

*1:所以質量數才會只取質子+中子的數量

*2:電子則無法分解成夸克